INDUSTRY

行业新闻

微视频制作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现

阅读次数 [1263] 发布时间 :2017-11-10

  近年来,随着媒体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视频、微课、微电影等在文化传播、教育、娱乐、自媒体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行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是大幅度的提升。很多高校都顺应社会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媒体制作课程和专业,旨在应对社会相关人才的需求。我校除了开设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之外,针对于很多非媒体制作相关专业生提供了更大的教学舞台。   

一、建设背景   

我校学生拥有较高的外语背景和文化素养,有极高的艺术创意能力和制作热情,但大部分学生缺乏微视频制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相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微视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成,为学生提供学习微视频制作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微视频制作这一单一技术能力,加以配合学校的其他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符合就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增强我校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就业竞争力。微视频制作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现,对于我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升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就业能力以及完善学校的“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培养目标有着重大、积极的意义。   

二、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运作体系   

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设在音像技术实验室。该科室的职能是担负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音视频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并提供各种会务技术服务。在微视频制作实践基地的构建与实现的运作过程中,团队坚持践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学原则,探索并实施“教、学、做”三合一的运作体系,并已取得一系列基地构建的重大进展。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运作体系如图1所示。   

实践基地设备设施专业精良,配备全高清广播级摄像机、广播级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演播室,可模拟电视台等专业部门音视频的制作和软硬件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战的训练场所。基地的每个学生都经过下面的培训流程,如图2所示。   

1.基地开设课程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集体创作提供平台   

基地老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微视频基础与应用》、《视频拍摄与剪辑》、《摄影实践基础》等多门通选课,教学经验丰富。课程的内容主要以现代电视拍摄制作为基础,整合现有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经验,形成模块化课程的课程结构,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适合于非传媒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视频制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报选修到相应的班级学习获得学分,也可以加入实践基地后到相应课程进行旁听。   

由于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因此不能像传统的理论课堂一样安排组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在演播室、编辑室等相关场所进行初步的讲授及操作示范,并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拍摄或编辑工作。通过两三次简单实践,老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定期、分批的方式参与到科室日常工作过程中,并在工作中给予相应的指导与解惑,针对以往学生常犯的错误及难点,着重在工作过程中反复强调,多次强化。随着学生参与工作次数的增加以及根据学生操作的熟悉程度、理解程度,从简单的单机拍摄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参与到多机位拍摄,再到新闻素材的拍摄,专题片的策划制作等相关项目工作。   

2.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基地分为场务、录音、拍摄、编辑、包装、发布等六个模块,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基地学生按照课余时间和指导老师的业务要求,定期到相应的模块进行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在老师指导下的实操提高微视频的制作意识和水平。